发布时间:2024-09-06 人气:274 作者:雅智留学
“
开学季到来,各大社交平台上的留学生博主们纷纷开始发布他们的开学vlog。从这些博主的视频和介绍中可以看出,他们不仅获得了顶级大学的录取,还拥有成千上万甚至上百万的粉丝。随着他们成为名校生,他们的关注度和曝光度也显著提升。近年来,似乎美国大学越来越倾向于录取那些已经自带流量的“网红学生”。
”
01
名校偏爱网红学生吗
我们常说,学生对“名校光环”情有独钟,但没想到大学也青睐拥有“网红效应”的学生。在去年申请季,许多人发现,自己关注的网红博主纷纷获得了顶尖大学的录取通知。
Youtube上分享AE教程的Lauren ,拥有71万的粉丝。她被哥伦比亚大学、布朗大学、西北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一众名校录取。分享录取的这支视频获得了83万观看,是妥妥的爆款。
马来西亚女生Cassandra Hsiao,作为油管上众多颇受欢迎的学霸博主之一,拥有27万粉丝。她在YouTube上开设了自己的专栏,分享自己的采访故事,以及学习经历,后来被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8所藤校争相录取。
up主@他塔拉在B站有66w粉丝,她工作后又重新申请读研,并把自己收到哈佛大学offer的reaction分享在B站上,收获了376w+的播放。
另一位up主@虞兮西西,在B站拥有57万粉丝,本科在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就读,研究生一举收获了哥大、JHU、芝大、宾大在内的多所顶尖大学offer。
这些现象是否意味着网红的影响力提升了他们的录取机会,还是名校录取提升了他们的流量?也许是社交媒体精准算法的推波助澜,使得类似的内容频繁出现在用户的首页,从而让“名校背景”和“网红效应”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不过网络红人和名校之间确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02
名校网红互相成就
网上曾经有人提到,自己先后就读于哈佛和宾大,她发现,名校是偏爱网红学生的。大学录取网红,也为学校带来诸多好处。
1.大学需要“流量”
无论是赫赫有名的常春藤盟校,还是相对鲜为人知的普通大学,都在不断“刷存在感”以吸引优秀生源。2016年,哈佛大学在广告上的投入高达1640万美元,这些广告主要集中在各大排行榜和直接向学生发送的邮件。然而,这种广告方式效率低且成本高。于是,一些大学开始调整策略,通过直接录取“网红”学生,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平台分享,从而触及更广泛的目标群体。
例如,美国著名的创业学院巴布森学院,鼓励学生拍摄校园视频博客,并根据视频的点赞数提供奖金。点赞数越高,奖金也越丰厚。这种方法比起几万美金的广告投入,效果更为显著且成本更低。学校以较少的费用获得了更高的曝光率,学生则获得了录取通知和奖学金,这无疑是一种双赢的策略。
2.筛选学生的另一维度
明尼苏达大学教授William Beeman曾提到,能够成为“网红”的学生,他们往往更具智慧、创造力和魅力,这对录取是有正面影响的。
事实上,成为网红并非易事。对于视频博主而言,不仅需要掌握剪辑技术、文案撰写,还必须保持内容的持续更新,并通过有效的运营策略来吸引用户的关注。运营一个成功的社交媒体账户需要极强的执行力、学习能力和市场营销技巧。总体而言,社交媒体运营本身就对综合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此外,美国大学在录取时通常会评估学生的“领导力”,而在社交媒体的语境下,粉丝数量即是衡量领导力的重要指标。粉丝越多,意味着影响力和领导力也越强。
3.申请人自我展示的平台
名校的录取竞争愈发激烈,申请者的背景越来越趋同,常常能见到成绩优异的学霸。在这种情况下,单靠出色的学术成绩可能无法引起招生官的注意。然而,如果你能在社交媒体上获得一定的知名度,反而可能会让你脱颖而出。
成为网红的经历还可以丰富申请文书,很多学生在网红之路上不可避免地经历了外界的质疑和挑战,这些经历和成长感悟可以成为独特的文书素材。如果你在社交媒体上取得的成就与申请的专业有密切联系,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加分项。不过,个人影响力必须是积极的,依靠负面内容吸引流量可能反而会对申请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大学录取“网红”不仅是一种互利共赢的策略,更是一种深思熟虑的选择。
03
当心流量反噬
在一定程度上,名校确实对“网红学生”抱有一定的兴趣。然而,学校录取“网红”这件事,看似光鲜亮丽,实际上却隐藏着不少风险。这至少表明一点,那就是学校的确非常关注学生的社交媒体,无论你是否是网红,你的动态都可能被学校所监控。
根据调查,大约36%的大学招生官在审核申请时会查看申请者的社交媒体账号,包括但不限于Facebook、Instagram、Twitter和YouTube等。当招生官发现申请人在社交媒体上发表了具有争议的言论时,可能会拒绝其申请,甚至撤销已经发出的录取通知。不要以为美国大学不会关注中国的社交平台,2022年一名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生就因朋友圈中的不当言论被取消了入学资格。这样的例子在近年来屡见不鲜,代价实在不容小觑。
此外,成为网红也并非如外界想象中的那么轻松。对于高中生而言,学习压力本已很大,再分出时间去经营社交媒体可能会影响学业成绩。而且,作为网红就不可避免地要在公众视野下接受各种评判,难免会遭遇负面评论,甚至是网络暴力。面对这些负面声音,学生是否能够承受也是一大考验。
我们应该反过来看待这个问题。如果学生能通过兴趣或爱好在网络或其他领域展示积极影响力,这无疑会向招生官展示其对所申请专业的热情和持之以恒的态度,并且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对于这样的申请者,招生官自然会给予额外的关注。但如果仅仅为了增加录取几率而刻意运营社交媒体,那将显得多此一举。
不要被“名校录取”这一标签所迷惑。卓越的学术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历才是真正有价值的申请材料。网红身份并非录取的关键,而是在已有的优质学术背景和综合实力基础上的一个加分项,最多只是锦上添花。
END
这几年,国漫的成长堪称 “开了挂”—— 就像最近爆火的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笑着笑着就让人湿了眼眶。
表面看,是四个籍籍无名的小妖凑成队伍,学着 “取经天团” 的样子打怪升级,用最草根的姿态,硬是在 “西天取经” 的传说里走出了自己的路。可细细咂摸,这何尝不是我们留学党人生副本的真实写照?
一开始,我们或许只是带着点胆怯,想 “逃离原地” 去看看世界。可路走得久了,回头才惊觉,自己早已不是当初那个需要庇护的模样 —— 能稳稳护住自己,会细心照顾身边人,更有了底气为值得的人和事发声。
其实啊,无论你来自哪座 “浪浪山”,是哪只不起眼的 “小妖”,所有鼓起勇气迈出第一步的人,说到底,都是这条漫长 “取经路” 上,并肩向前的同行者。
第一关
离开浪浪山——踏出舒适区
电影开头,小猪妖和小蛙妖忍受不了大魔王的责罚,决定逃离浪浪山。那一刻的他们,有一丝慌张,有一丝兴奋,更多是一种“反正不能再这么过下去了”的倔强。留学生们的第一步,何尝不是如此?
浪浪山,就像是我们的“家乡舒适圈”:爸妈的嘘寒问暖,朋友约就能出来的夜宵摊,熟悉的语言,熟悉的空气。直到某一天,真的下定了决心,硬着头皮说一句:“走啊,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然而小猪妖是逃命,我们是留学,但那种心脏怦怦跳、既紧张又兴奋的感觉一模一样。
第二关
在异乡组一个“怪队友”团
小猪妖在逃亡路上,和小蛙妖一拍即合,又陆续找到了两个小伙伴,组成了假唐僧取经队。虽然他们并不是真正的唐僧师徒四人,但一路西行,他们互相照顾、互相打趣,四个性格迥异的小妖组成“草台班子”,堪称“最弱取经天团”:
小猪妖:负责热血上头,出谋划策;
蛤蟆精:负责插科打诨,关键时刻掉链子;
黄鼠狼精:社交达人,专治各种“社恐尴尬症”;
猩猩怪:社恐本恐,但战斗力爆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