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在职人士或非应届生的申请占比提高
受国内经济环境、就业形势影响,越来越多有工作经验的在职人士,及没有全职工作经验的非应届生(往往是考研或 求职失利的学生)考虑寻求更高水平的教育,以提高职场发展或求职就业时的竞争力。
这类人群在考虑海外留学时,专业大多集中在可以提高学术水平和专业技能的商科专业(包括金融、会计、商业分析、市场营销等)和理工类专业 (尤其是就业前景较好的计算机、数据科学等)专业。
不过,相比于应届生申请人,在职人士的机会成本更高,选择更加谨慎,往往有着更加明确的计划与需求,希望通过海外院校的深造帮助自己取得更大的职业成就或实现职业转变, 而非应届生如果未能提前做好准备,很可能面临 Gap Year(即毕业后宫工作或深造前的间隔年)空白的窘境,在申请时缺乏竞争力。
②多国 / 多地区联申成常态
由于海外院校申请门槛逐年提高以及国际形势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多的同学选择同时申请 2 个或 2 个以上国 家 / 地区,以降低签证风险。
③进一步深造的意愿度提高
随着国内外求职竞争愈发激烈,越来越多中国学生不满足硕士学位,倾向于通过进一步的深造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咨询博士申请的数量逐年提高,甚至不少在读博士还要通过做 1-2 次博士后来提高自己在学术界求职的几率。
④追求国际化背景
国内学生有机会寻求补充国际化背景。在申请准备阶段,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交换项目、海外暑期研究项目等,不仅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申请竞争力,有助于申请成功,还有助于培养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无论是在职人士还是非应届生,从申请的角度,绝大部分院系不会有明确的限制,但毕竟脱离了校园环境和学习状态 较长时间,需要申请人在语言准备、专业准备上提前规划,尤其是针对想要跨专业转专业申请的申请人,更是要合理判断申请的可行性,提前做好目标专业的知识积累与经历积累,数理统计类、量化分析类、计算机编程等课程或技能 往往是各类专业方向(尤其是就业机会较多的热门专业)在申请过程中必要的,申请人应该通过线上课程、科研项目等有目的性地进行补充和丰富。
对于有机会前往海外就读本科或硕士的申请人,可以考虑在申请硕士或博士之前先到海外就读积累学习经历,或者通 过学校的交换项目来修读海外院校的学分、丰富自己的国际化学习经历,此外还可以通过申请官方或非官方的海外院校暑研、助研项目利用暑假期间前往海外高校课题组实验室开展长期的暑期研究,既能丰富自己的科研经历,又能补 充国际化学术背景经历,更有机会接触到海外院校教授并拿到推荐信。即使无法前往海外参与实地项目,也应该通过线上或者暑期的机会线下参与一些海外院校教授的研究、课程、研讨班等丰富自己国际化经历。